与此汤和脾胃而汪琥曰:此条乃汗后气虚腹胀满,其人虽作胀满而内无实形,所以用人参、炙甘草等张锡驹曰:此言发汗而伤其脾气也。盖小便数少,则津液当还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自出,不须药也。
经曰:实则谵语,虚则郑声。伤寒六、七日,脉微,手足厥冷,烦躁者,是厥阴阴邪之重病也。
少阴病,饮食入口则吐,心中温温欲吐,复不能吐,始得之,手足寒,脉弦迟者,此胸中实,不可下也,当吐之,若膈上有寒饮,干呕者,不可吐也,当温之,宜四逆汤温温,当是「嗢嗢」。经曰:冬伤于寒,春必病温,此过时而病者也。
又曰:足阳明之筋,其支者,上颈上侠口合于頄,下结于鼻,上合于太阳。阳明病,但头眩,不恶寒,故能食而咳,其人咽必痛,若不咳者,咽不痛。
何以知汗出不彻,以脉涩故知也。大病差后,谓伤寒病新差后也。
于此推之,可知燥屎不在大便□与不□,而在里之急与不急,便之臭与不臭也。仍当于寒湿中,责其或浅伤寒瘀热在里,身必发黄,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。